编制舰员总数2300名(建成时),其中准士*以上150名,下士*及水兵2,150名,分为炮术、航海、通信、内务、**、飞行、医务、主计(财务)等八个科,各科主*分别为通信长、航海长、内务长、飞行长、**长、军医长、主计长。每科下辖一个或几个分队,设有大尉分队长一名、少尉分队士数名;分队之下为班,一班通常为15人,班长为上等兵曹。编制改定前大和级共有20个分队,大和号临终时设有22个分队,高炮分队是大和在莱特湾大海战后才增设的。舰上的**指挥*是大佐衔舰长,战斗时,舰长在昼战舰桥或夜战舰桥上指挥战斗,大佐衔副舰长则在防护严密的司令塔内襄助之,主要负责损管防御指挥。炮术科首脑为炮术长。一至三号主炮塔分别配有第1-3分队,各炮塔设有炮塔长,以及火炮操作员、**库操作员等。炮术长之下为负责副炮的副炮术长和负责高炮的高炮长,1-3号主炮塔分配有第1-3分队,前后副炮塔设有第4和第10分队,高炮设有第5,6分队(左右舷127mm炮)和第7,8分队(左右舷25mm炮),第9分队负责主炮射击管制和火控数据计算,第11分队负责测距,探照灯照射,航迹测定等,第12分队为通信科,第13分队为航海科(操舵,航海,信号,雷达,水音侦听);第14分队为运用分队,第15分队为工作分队,均属于内务科;第16分队负责电机,第17分队负责辅机(含损管、消防),第18分队属于飞行科,**科包括第19(机械)、第20(锅炉)分队,分为四个分掌区,每区负责3台锅炉和一台主机。医务科为第21分队。主计科为第22分队,负责掌管舰上一切经费开支,薪金发放,被服、军需品、粮食及酒保品补给,以及烹饪、理发、洗衣等庶务。
1、日军的一个小队,,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2、日军陆军编制奇特:从分队到师团在二战时独树一帜。日军参照旧德国陆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并仿效一战美军师的庞大火力与人数,在二战时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3、日军*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和北洋军的棚。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组长、射手、两名携**的副射手),这四人配备自卫**,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由排掷弹筒班,拆解一个组,支援到班)。
4、日军的一个小队,稍稍大于中国军队的排和北洋军的排,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加强配置时,每个分队15人,加强一个掷弹筒,整个小队62人(把其它排的掷弹筒班,支援过来)。而为了应付中国的游击战,日军还曾有另一种小队编制:每小队6个分队,每分队8人,只有3个分队配置机枪,加正副排长,全小队50人。
5、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就已经大出不少了,相当于北洋军的“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有时会加强2-4挺重机枪甚至1-2门90迫击炮或九二步兵炮(由营拆解支援到连)。
6、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相当于北洋军的营。日军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有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更上**的联队里。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除了一般的步兵中队外,日军还有机枪中队的编制,有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和1个**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共12挺,174人。);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分队,两个15人的炮分队各装备1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少一些可以分到20毫米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
7、日军单一兵种*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12~14门步兵炮,比二战德军要少),一般日军将联队视为团级单位。一个3800人的联队明显大于同时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团,相当于北洋军的“标”。它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有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小队携带一日份的**。三个步兵大队(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与德军相同);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炮兵中队,编制122人,包括1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分队,1个31人**小队,3个31人炮小队(每个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分队,装备一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山炮和步兵炮),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包括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小队(4到6个**分队,每分队3部**,一个**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8、日军还有炮兵联队。配属普通师团的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毫米野炮或山炮。配属战车师团的汽车牵引炮兵联队开始由2个大队(6个中队)编成,装备机动九〇式野炮24门;1945年增编三中队制自行炮大队1个。
9、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相当于北洋军的"镇"),它是**陆军****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军时裁掉了作战不力的十三、十五、**、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相当于北洋军的"协")、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山地师、把大炮拆散用骡马背驮行军的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山炮)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50毫米步兵炮),总编制人数为28500人;一是平原师、用骡马拖行大炮的挽马制,炮兵联队有四个大队(36门75mm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野炮)与一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总编制人数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工兵联队、**野炮联队(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野战(攻城)重炮兵联队(16门100毫米加农野炮)、**(攻城)重炮兵大队(8门150毫米加农野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36门)、**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10、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36门75mm野炮与12门75mm山炮的较弱设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比如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五常设师团就特地取消一零五特设师团,用一个师团的人员装备作为补充人员,使得板垣师团可以一分为二,历经南口、平型关、金山卫登陆、忻口、太原、南京、临沂等多次惨烈损失后,战斗力依然不减,能以一个师团之力攻克广州)。大龄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十三、十八和特设师团,因战斗斗志不强,表现不佳而在1940年前陆续被取消回国。
11、抗战中由于做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对三三制的八路军、苏军作战时会行动不便,因此、又在华北搞出了警备三单位制师团,即一个师团的组成包括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24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1、日军的一个小队,,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2、日军陆军编制奇特:从分队到师团在二战时独树一帜。日军参照旧德国陆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并仿效一战美军师的庞大火力与人数,在二战时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3、日军*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和北洋军的棚。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组长、射手、两名携**的副射手),这四人配备自卫**,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由排掷弹筒班,拆解一个组,支援到班)。
4、日军的一个小队,稍稍大于中国军队的排和北洋军的排,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加强配置时,每个分队15人,加强一个掷弹筒,整个小队62人(把其它排的掷弹筒班,支援过来)。而为了应付中国的游击战,日军还曾有另一种小队编制:每小队6个分队,每分队8人,只有3个分队配置机枪,加正副排长,全小队50人。
5、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就已经大出不少了,相当于北洋军的“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有时会加强2-4挺重机枪甚至1-2门90迫击炮或九二步兵炮(由营拆解支援到连)。
6、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相当于北洋军的营。日军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有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更上**的联队里。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除了一般的步兵中队外,日军还有机枪中队的编制,有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和1个**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共12挺,174人。);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分队,两个15人的炮分队各装备1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少一些可以分到20毫米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
7、日军单一兵种*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12~14门步兵炮,比二战德军要少),一般日军将联队视为团级单位。一个3800人的联队明显大于同时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团,相当于北洋军的“标”。它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有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小队携带一日份的**。三个步兵大队(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与德军相同);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炮兵中队,编制122人,包括1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分队,1个31人**小队,3个31人炮小队(每个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分队,装备一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山炮和步兵炮),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包括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小队(4到6个**分队,每分队3部**,一个**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8、日军还有炮兵联队。配属普通师团的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毫米野炮或山炮。配属战车师团的汽车牵引炮兵联队开始由2个大队(6个中队)编成,装备机动九〇式野炮24门;1945年增编三中队制自行炮大队1个。
9、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相当于北洋军的"镇"),它是**陆军****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军时裁掉了作战不力的十三、十五、**、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相当于北洋军的"协")、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山地师、把大炮拆散用骡马背驮行军的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山炮)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50毫米步兵炮),总编制人数为28500人;一是平原师、用骡马拖行大炮的挽马制,炮兵联队有四个大队(36门75mm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野炮)与一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总编制人数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工兵联队、**野炮联队(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野战(攻城)重炮兵联队(16门100毫米加农野炮)、**(攻城)重炮兵大队(8门150毫米加农野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36门)、**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10、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36门75mm野炮与12门75mm山炮的较弱设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比如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五常设师团就特地取消一零五特设师团,用一个师团的人员装备作为补充人员,使得板垣师团可以一分为二,历经南口、平型关、金山卫登陆、忻口、太原、南京、临沂等多次惨烈损失后,战斗力依然不减,能以一个师团之力攻克广州)。大龄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十三、十八和特设师团,因战斗斗志不强,表现不佳而在1940年前陆续被取消回国。
11、抗战中由于做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对三三制的八路军、苏军作战时会行动不便,因此、又在华北搞出了警备三单位制师团,即一个师团的组成包括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24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关于第八分队配置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