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之作——《**飞车》 Need for Speed(1995)

**代的《**飞车》是由EA公司与美国汽车杂志《Road/Track》联合制作的,收录了当时美日欧三地的**跑车,其卖点在于让车手体验坐在热门进口车款内的感觉。游戏首先在3DO游戏主机上推出,之后陆续推出了 PlayStation、Sega Saturn和PC版本。

在《**飞车》之前的许多游戏,往往都是让所有的车辆共享简单且单一的物理系统,而借助《Road/Track》杂志的专业赛车数据,《**飞车》的设计小组透过**的物理系统赋予了每辆车不同的驾驭感受,也将车辆*能拉开了档次。

初代《**飞车》的在画面效果在当时可以说是出类拔萃,漂亮的界面、丰富的场景都让玩家满意,连游戏中赛车换档时,都会用一个档杆动作的

特写“画中画”来表述,细节方面也很到位。不过限于当年硬件的机能,赛道不能逆向行驶,较长的点对点赛道也需要分段比赛而不能一次跑完。

1996年8月15日,《**飞车》推出了SE版,增加了一条赛道,并加入了局域网联机功能。

创意发挥——《**飞车2》 Need for Speed 2(1997)

在拟真度的调整上,2代做了一个革新,将游戏的操控方式划分成模拟、街机和狂野三种。在模拟模式下,操控赛车虽然并不太难,但玩家仍需谨记入弯前提前刹车到适当速度等基础赛车知识;街机模式较前者更强调高速所带来的快感,操控更简单,不会出现赛车失控的情况;至于狂野模式,玩家只需要按死油门,适当配合左右按键即可享受狂飚。虽然少了了1代中**追捕之类的噱头,但借助可以任意漫游的赛道,一种新的玩法也出现了,那就是飞车!玩家可以借助一些大的坡道进行飞车,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腾空很长时间才落地。

因为加入了对VooDoo显卡的支持,同年推出的2代SE版的画面成为同类游戏中*棒的,甚至在玩家中出现了“买Voodoo就是为了玩《**飞车2SE》”的说法。从此时起,**飞车系列的联机玩法也开始流行。

热力追踪——《**飞车3》 Need for Speed3:Hot Pursuit(1998)

“热力追踪”是**飞车系列**部有副标题的作品,而副标题也准确表达了本作的主题——警匪追踪。

《**飞车2》*令人诟病的一点是缺少追击模式。为了让飞车爱好者们重拾热情,游戏开发小组舍弃了**类的游戏内容,开始打造全新的大型电玩感受。在本作中,共有3款警车可供玩家选择。而作为逃窜的飞车族,可选的车型就更多了,譬如雪弗莱Corvette、美洲虎XKR,甚至还有法拉利350/550、林宝坚尼DiabloSV、奔驰CLK-GTR等曾经在车迷心中只能膜拜的“圣车”!

在追击模式中,游戏加入了能够刺破轮胎的尖钉带、让你毫不设防的路障、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以及会成群结队的**车队,经过改良的追击模式将让玩家从以前的从容不迫变得紧张万分。游戏也包括了**的车辆编辑系统,允许富有创意的车手创造出新的款式并加入其中。

在《**飞车3:热力追踪》推出的1998年,PC已经全面进入奔腾Ⅱ时代,微软的D3D图形接口也开始逐渐成*。走在技术前沿的“热力追踪”带来了当时*为**的画面和音效,*吸引人的就是赛车车身上的环境映射效果,虽然从今日的技术角度看,那只是一张很简陋的环境贴图而已,但在当时却足以让“热力追踪”**四方了。除了环境映射,“热力追踪”还加入当时少见的赛车燃烧效果,火焰的绚丽程度甚至引领大批飞车爱好者竞相撞山||。当然,游戏对硬件的要求也相对提高:至少需要一台配置有奔腾Ⅱ、64MB内存、支持D3D/Voodoo的显卡等“高级货”才能完美体验“热力追踪”带来的乐趣。此外,“热力追踪”还支持力反馈方向盘和力反馈摇杆、杜比虚拟环绕声技术、创新的EAX环境音效技术等。

在竞速拟真度方面,本作仍处在摸索和进化的阶段。比较明显的改变就是赛车开始出现“移滑”,车轮在操控过激(方向盘打死,或是频繁回盘)时可能会出现抓地不稳甚至失去抓地力的情况。此外,本作的EngineBrake(汽车在惯*下发动机的减速作用)作用非常大,游戏中基本松开油门过弯就可以搞定大多数弯道,细腻的操控技术基本没有发挥的空间。

烟雾弥漫——《**飞车:孤注一掷》 Need for Speed:High Stakes(1999)

这是一部总结*质的作品,游戏开发小组为了摆脱该系列以“代”命名的套路,没有给作品名字中加入代表4的字样,直接采用副标题给游戏命了名。虽然《**飞车:孤注一掷》的发布距离3代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游戏质量丝毫不失水准。

《**飞车:孤注一掷》继承了“热力追踪”的游戏模式和赛道,首次引入了的赛车损毁系统,同时也增加了职业生涯的模式和新赛道,赛道总数一举上升到了20条。

在当时**,***为丰富的图形接口DX5的支持下,《**飞车:孤注一掷》的画面效果相较前作又有了明显提高,车窗变得透明,车辆闪烁着金属光泽,圈状的光晕效果也是即时可见,就连雾化效果也不再是Voodoo系列的**,越来越多的玩家走近“**飞车”。

在驾驶感受上,《**飞车:孤注一掷》和前代基本一致,属于对操控技巧要求较低的游戏。游戏中赛车手感很硬朗,过弯松油门即可,基本不用刹车。本作的车辆升级系统比较有创意,可惜只能升级车辆组件。

我爱“保时捷”——《**飞车:保时捷之旅》 Need for Speed:Porshe Unleashed(2000)

系列的第五作依旧没有采用数字化命名,而是别出心裁地将保时捷作为主题。在前四个“**飞车”的系列游戏中,我们都看到过保时捷的身影,而这次游戏开发小组打算设计一款全面体现保时捷卓越风采的主题游戏

本作中的全部车辆都是与保时捷公司合作制作的,除了全新的物理模型,车辆的操控*也接近真实。游戏**的物理系统能**的模拟车身的重量转移效应,无论是玩家踩下油门、刹车或者扭动方向盘,车身都会做出*为逼真的反应,相当真实,可以让玩家充分体验在都市街头甚至海滩小镇中驾驶着保时捷奔驰的快感。相对前几代来说,《**飞车:保时捷之旅》是游戏模式和物理特*上进化*大的一代。

此外,本作的图像风格也很有特色,给人一种朦珑的大气感,游戏的力反馈效果也非常细腻,一丁点儿细微的路面变化都可以从力回馈中反应出来,给玩家带来*强的驾驶感,这一点即便是后来的几个续作也没能超越的。

另外,EA Racing服务器的加入,更为《**飞车》系列注入了新的活力,所有的PC玩家可以和其它车手联机,在网络上一较高下。

深度追击——《**飞车:热力追踪2》 Need For Speed:Hot Pursuit2(2002)

系列的第六作《**飞车:热力追踪2》与前作相隔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充满**的热力追踪模式在本作重新回归。

《**飞车:热力追踪2》带来了四十九款授权车辆以及十款警车,在挑战模式中,车手可以变身成为设置路障及调度直升机拦截超速**的**。在《**飞车:保时捷之旅》中,玩家必须控管车辆的损坏,而在《**飞车:热力追踪2》里,玩家必须更加小心。DX8图形接口的画面效果所带来的种种视觉冲击就足以见得制作组的认真:直升机扔下的火*桶采用了业界**的粒子火焰**;车身可以反射出*其逼真的金属光泽;尤其选车画面中对车身的渲染非常好。音响效果上本作较之以往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本作放弃了《**飞车:保时捷之旅》的物理模拟系统,但并不代表新的物理引擎就是低能的,从游戏中赛车轮胎对不同路面的敏感反应就能看得出来。只不过,为了降低游戏的难度,增强速度快感,制作小组在物理引擎上从另外一条路下功夫。从本作每一款车型所对应的INI配置文件来看,《**飞车:热力追踪2》的物理引擎还是相当有功力的,只是制作组没有将其校调成拟真风格而已。*经典的莫过于跑车腾空时的慢镜效果(又称“**时间”),这些效果被后来的几代作品所一直沿用。

速度与**——《**飞车:地下狂飙》 Need For Speed:Underground(2003)

新一代的《**飞车:地下车会》为**飞车系列带来的革新丝毫不亚于3代的“热力追踪”理念。作为系列的第七部正统续作,游戏开发小组放弃了一贯以世界名车加秀丽风光的游戏风格,转而打造出一部以地下赛车文化为主线的作品并首次引入了故事情节,讲述了一名地下车手为了成名而不断比赛的故事。

由于故事题材的限制,《**飞车:地下狂飙》的时间被固定在了深夜时分,竞赛地点也从风光秀丽的自然场景转移到了钢筋水泥打造的都市从林中。在游戏系统中,玩家可以在《**飞车:地下狂飙》中仿照真实的地下改装车辆一般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从里到外的全面改造,当然,这是需要通过在游戏中获得比赛胜利,依K奖金来实现的。而本作依KDX9图形接口,在光影效果的刻画上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从前一部《**飞车:热力追踪2》开始,**飞车的图像引擎和物理引擎已经走向一个稳定期。游戏开发小组雇用了曾负责《星际大战首部曲》中经典飞梭竞速场面的**动画大师Habib Zargarpour,协助完成了高速奔驰下前方道路和环境移动的效果。不论是黑夜中高楼林立的城市,眩目的霓虹灯残影,还是四周景物因高速而产生模糊效果都制作得非常细致。漂移、冲刺等等多种花样技巧的引入,使这款游戏具备了单纯竞速所不具备的快感。至于“辅助驾驶开关”也让游戏在驾驶和竞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平衡,给系统融入了新的活力。游戏的音响效果也非常好细腻,甚至连变速箱齿轮咬合的声音都被真实呈现,加上贯穿游戏的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所有这些视觉、听觉上的高水准制作使得“地下车会”逼真的刻画出深受西方年轻人喜爱的改车、飚车世界。

**奔驰——《**飞车:地下狂飙2》 Need For Speed:Underground2(2004)

《**飞车:地下狂飙》给了玩家们一个不小的意外,一年之后,《**飞车:地下狂飙2》则带来了又一个意外。如果说《**飞车:地下狂飙》追求的是竞速的快感,那么《**飞车:地下狂飙2》在保证速度感同时更追求着的高度拟真,开始向《GT赛车》K拢。游戏在车辆的改装上设计了更详细的调整选项,令玩家对车辆的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游戏中赛车在各种路况以及驾驶状况下,车身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都能有所体现,任何一个操作都会对随后的驾驶产生影响。不过好在游戏开发小组为了能让普通游戏玩家快点上手,只是在赛道的难度上作了一定提升.

在图像效果上,由于加入DX9C图形接口的诸多改良**,《**飞车:地下狂飙2》实现了更为炫目的图像效果,同时也修正了《**飞车:地下狂飙》中少数因画面过于模糊而无法看清路面的情况。更加丰富,更加绚丽的改车部件,甚至连电影《速度与**》中才有的NOS喷雾表演也开始出现,加上诸如SnoopyDog等在欧美当红的说唱乐手为本作倾力打造的劲爆背景歌曲——简直是酷到*点!

究级进化——《**飞车:**通缉》 Need For Speed:Most Wanted(2005)

作为**飞车10年竞速辉煌的经典延续,系列的**作终于从“地下”转为了“地面”,从副标题“**通缉”上来看,这一代强调的是追缉与被追缉时的速度感。但是进入游戏,我们发现这款作品居然是披着追缉战外衣的改装车飙车赛——一部将《地下狂飙》和《热力追踪》互相融合的顶峰作品。

在《**飞车:**通缉》中,可供玩家选择的游戏模式也可以说是系列中*丰富的。开放式的赛道,丰富的“生涯模式”、“挑战赛模式”应有尽有。游戏还引入了“黑名单”的概念,它与“**记录”、“街头信誉”构成了《**通缉》的核心,游戏中每一场被**确定为非法赛车的行为都会记录在案,当记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黑名单,而**会优先追捕黑名单上K前的车手,黑名单会记录前15位的车手,而玩家的目的则是成为黑名单上“**通缉”的车手。

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赛车进行改装,这依然是游戏的重要部分,玩家可以通过升级*能组件以挑战任何级别的对手。在《**飞车:**通缉》中,追逐模式被发挥到了**,众多的警车在公路上围追堵截,还会设有路障,这让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初次接触《**飞车:热力追踪》的年代,当然,《**通缉》拥有崭新的图形引擎,呈现出更丰富的细节,我们驾驶的车辆速度更快,AI更加聪明,游戏的挑战*也更高。想象一下激烈的警匪追逐场面,**会有组织的追捕、包抄、设置路障或利用其它科技,全力拦阻高速狂飙的违法者。

1、都可以,看个人偏好,《狂野飙车》系列和《**飞车》系列有相同点却也有各自明显的特色。

2、《狂野飙车》在他注重玩家的感*体验,玩起来刺激带感,甚至可以说浮夸,更看重赛车的游戏*,但《**飞车》则对真实*更加看重,这两者本就是不可兼得的部分。当然,《**飞车》更像是一个折中,对**和真实的平衡。

3、《**飞车》是由美国艺电游戏公司出品**的一款赛车类游戏,玩家一样可以选择各种**跑车在各种赛道上展开竞争。采用全新模拟竞速引擎,用高速和赛车风格挑战拥堵的交通、警车、不可控的自然环境。

4、游戏里22种外国**跑车,12条赛道加各种镜象变形赛道,炽热的速度、驾驶赛车躲避障碍、用200公里以上的时速躲避警车的追捕,通过60多种比赛**获得各种比赛奖励。

我个人推荐:Need for Speed The Run Limited Edition(也就是**飞车16:亡命狂飙/亡命天涯)限量版的那个

**飞车系列截止目前(2016.12)好像出到第19了,可见游戏本身的魅力,以及在玩家心中的热度,我大约只玩过3-5个版本,只有The Run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且至今仍留在笔记本里。玩的不多,个人不太喜欢那种过于强调和警车怼来怼去的,本来你飙车就不对,危险和玩命不说,还专门干**世界观就有问题;(去玩GTA)还有些作品弄些妖娆美女,有点跑偏啊;个人觉得,太小年轻了(too young too selfish,没事拿衣服),专注于竞速和驾驶体验才是本职。

The Run的优点:1电影感强、2配乐卓著、3关卡亮点。

扯大点:玩游戏要玩它的精髓,也就是体验它的文化。作为EA的经典系列作品,(EA就在美国嘛) THE RUN的剧情主线是横穿美国,很好的体现了北美的自然风光、现代汽车文化、黑帮和飙车文化。你过一遍剧情,不仅飙车,还等于领略一遍美国大陆的自然风光,恐怕北美本地人都难有这样的旅游体验吧!(点图放大)

其实剧情我就过了一遍,大抵就是车技卓越的男主角逃避**,并且加入一场飙车大赛,从美国西部的三藩市起步,横穿整个北美大陆,到达纽约。如下截图。期间惹出了各路飙车高手、富豪巨贾、黑帮、坏屁股(bad ass)和**(从**PD到NYPD)等,*终主角光环加持,百wreck不死,一路超越对手,夺取**的过程。

重点推荐剧情第5关雪崩逃生,(从第86名突破到85的那场),地点在落基山雪山,这场完美地体现了我在上面列出的三个优点,1电影感**,。巍峨落基大雪封山,天晴气冷,山静车少,你和某江湖**的怪咖(法文名古粒哒撒路斯,送上露出金牙的轻蔑笑容)正在一对一争夺这场的名次,路面全被冰雪覆盖,赛车容易打滑,不想这时山下有人发动了**,似乎有火箭弹飞上来,击中了山体,引发了雪崩并且导致巨石坠落。在这关里,你不但要尽力争取超越对手,应对路滑、各种过弯,还要突破烟尘躲避山上巨大的落石,逃离危险。

这时的BGM相当紧张传神,(来自电影配乐大师Brian Tyler的精彩配乐)不仅节奏紧凑,而且传递出两大高手对决的宿命感,超越对手与求得生存同时进行,马达声,喷焰爆声、车体之间犀利的金属划蹭声、雪落声、树木被**和折断的撕裂声、巨大岩石砸落坠地的轰鸣伴随着震动交织在一起,紧紧地抓住你的心。。。当你突破这一切,终于冲入山体隧道,正以为获取了片刻安宁,而外面的**和崩塌却仍在继续,摇动着整个隧道,你会注意到不断有尘土滑落下来,忽然,隧道里所有的高明钠灯开始闪烁,线路受损,供电中断,这时整个隧道黑了下来,只有你的车灯和路标反光漆在。(关卡亮点)当然,这一切在你的高速疾驰中一晃而过,紧张紧凑到你眼花缭乱耳不暇接,冲出隧道,阳光在冰面上闪耀晃眼,又回到白天,落石轰鸣提醒着你仍未脱离险境,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飞驰的画面、卓越的音效、和反馈设备的震动(如果有的话),不断在警示你,你不是在竞速!你是在逃命!此刻,一场白浪滔天的大雪崩就在眼前滑落,它正在吞噬淹没你的去路!不~!

握紧方向盘,油门踩到底!喷射氮气!全神贯注,全力狂飙!死生未卜。。

以上是你必须要体验的一段,真心精彩非常!当然,剧情里有很多处关卡的设计也相当出彩,结合经典的BGM给人强烈的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其中,BGM中*有名的应是 Race For Time Score 01,这段配乐节奏干净酷炫有力,不愧大师杰作。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在找,贴吧里还有发烧友不惜拼接剪辑专门在游戏里录制了这一段。

一段90秒的视频体验,旧金山的城市风光

测试视频版权截断 Need For Speed The Run 2016-12-22 22-14

其实我平时也就偶然拿出来玩玩挑战模式,剧情已经很少碰了,配乐个人更喜欢剧情的,挑战模式里多是摇滚和金属类的歌曲,反而不如剧情那种纯音乐。玩英文版多,中文版里有几处翻译挺不错,某段竞速的成就——“易如反掌”,晃动效果酷炫非常,印象深刻。

本作的缺憾就是没有那种无追击、无排位、无时间限制的随意溜车,算练习模式,我很希望能在无限制的情况下单人驾车,名车神曲,畅游这瑰丽的天地。

挑战模式里有更多选择,比如按照车的等级、提供不同城市环境和类型赛道、各种车(从四环桑塔纳到各种GTR SS)随便选,适合随时玩,一场也就3-10分钟。*近在玩挑战模式里某*限速度一关,在满是车辆的高速路上飞驰超车,平均时速在340公里/小时左右!那速度,快的简直超越人的反应能力,就别说应对突**况了,一般的超车、规避、过弯,你的反应时间也就0.3-0.5秒左右,一不留神就车毁人亡。现实中哪敢那么开,也就在游戏里过过刺激。

所以,末了,还要强调下游戏开篇的**:本游戏仅供**,在真实世界中,请安全驾驶、遵守(必须)交通规则、并始终系好安全带。

休闲时刻拿出来玩还是很不错的,不仅耐玩,回味无穷。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飙车赛和17哪个比较好玩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